中鐵十二局引江補漢工程“江漢開拓號”TBM正式步進作業
太原訊(鞠軒)獻禮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,12月11日,中鐵十二局引江補漢工程“江漢開拓號”TBM完成組裝,正式步進作業,為TBM按期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引江補漢工程是南水北調后續工程中首個開工建設的重大項目,也是我國長距離有壓引調水隧洞中單洞長度最長、洞徑最大、綜合難度最高的工程。從長江三峽庫區引水到漢江,實現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工程兩大世紀工程“牽手”,近200公里的輸水線路全部采用隧洞輸水,沿線地質條件極其復雜。
中鐵十二局承擔引江補漢工程六標18.65公里的輸水隧洞以及12號檢修交通洞、12-1號平洞、13號平洞等施工任務。工程施工面臨“三高三多”不良地質條件——高地應力、高外壓水、高巖石強度、斷層多、地下水多、軟巖多?!敖瓭h開拓號”為單護盾式TBM,整機長約140米,重約2800噸,開挖最大直徑12.23米,是目前國內水利工程應用的最大直徑單護盾硬巖掘進機,將承擔引江補漢六標12.16公里長的輸水隧洞施工任務,穿越引江補漢工程全線最大斷面和最長軟巖變形段落,軟巖變形段長7005米,其中嚴重、極嚴重段落長4080米。
自10月28日下線以來,“江漢開拓號”TBM被拆成147種零部件,由100多輛大型拖車跨越近1000公里,像“螞蟻搬家”一樣運到引江補漢工程12號施工支洞現場,最后通過“搭積木”方式將零件重組化作一條“鋼鐵長龍”。
12月9日,在重達650噸和350噸的兩臺大型履帶吊機的配合下,直徑12.23米、重約428噸的TBM刀盤在空中旋轉180度,與主驅動緊密嵌合。這一“畫龍點睛”式的動作標志著“江漢開拓號”基本組裝完畢。
“江漢開拓號”TBM刀盤采用“4+1”分塊形式,其主要功能是破碎巖石、開挖隧洞。TBM作業時,刀盤進行旋轉,同時刀盤上類似滾輪一樣的刀頭也會進行自轉,刀盤橫軸轉動、刀頭縱軸轉動,形成“擰麻花”一樣的力,便可將巖石一寸一寸地磨碎。破碎后的巖渣通過出渣系統排出,推進系統則提供前推力,推動TBM不斷向前挺進。
下一步,組裝完成的“江漢開拓號”將以每天120米的速度在隧洞內步進765米,預計在12月底到達隧洞掌子面并實現始發,正式開啟“穿山之旅”。
引江補漢工程建成后,將有效提高漢江流域水資源調配能力,增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北調水量,提升中線工程供水保障能力,為引漢濟渭實現遠期調水規模創造條件,對優化我國水資源配置、保障國家水安全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