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公司參建的云南三清高速公路昆明段建成通車
三清高速昆明段通車儀式(劉真 攝)
昆明訊(李佳佳 劉真)12月31日,中鐵十二局集團二公司參建的云南曲靖三寶至昆明清水高速公路(以下簡稱三清高速公路)昆明段建成通車,與已通車的三清高速公路曲靖段實現互聯互通,標志著三清高速公路全線實現通車運營。
三清高速公路是云南省重點項目之一,也是出省入滇的重要通道。工程起于曲靖三寶,止于昆明清水,由曲靖段和昆明段構成,線路全長128公里,其中昆明段主線全長59.64公里,采用雙向6車道,設計時速100公里。二公司承擔三清高速公路昆明段10.613公里的施工任務,主要工程任務包括隧道1座、大橋5座、路基土石方224.96萬方,以及917片T梁的預制架設。其中西山營隧道是全線最長隧道,左線長6.829公里,右線長6.787公里,設計采用分離式結構,隧道處于滇西山地,集各種軟弱圍巖、高壓富水、斷層破裂帶等不良地質于一體,是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。隧道施工中,建設者需穿越8處斷層破碎帶,地質圍巖差,變化頻繁,軟硬巖交替,涌水、突泥現象更是如影隨形。
三清高速西山營隧道(劉真 攝)
面對地質難題,建設者堅持“巖變我變、時變我變”的施工理念,成立技術攻關小組,持續優化施工方案,合理調整支護參數,進行動態變更設計。同時不斷加強監控量測,在采取常規超前預報手段之外,研究應用鉆孔過程自動連續數字監測方法,并通過施作超前鉆孔對隧道進行“體檢”,精準掌握作業面前方地質情況,針對不同圍巖等級調整鉆孔長度和頻率,做到施工“心中有數”。為馴服涌水突泥“攔路虎”,建設者堅持“固、排”結合,在采取初支鎖腳加固、掌子面局部注漿等臨時加固措施基礎上,不斷調整開挖工法,使用長管棚進行超前支護,打設排水孔集中排水,加強襯砌緊跟施工,構筑起安全防護“金鐘罩”。
針對系列施工難題,建設者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活動,優化了傳統隧道挑頂工藝,采用新型聯合支護結構,減少圍巖超挖面積和變形量,利用袖閥管注漿工藝,引入多次周轉使用的止漿塞,實現了3至5孔超前小導管同時注漿,提高了工效,降低了成本。此外,他們還以西山營隧道為背景,與武漢大學合作研發“高烈度地震區軟弱互層長大隧道開挖變形預測與超欠挖精準控制”課題,并通過反復試驗總結,改進了注漿管棚連接工藝,利用“茶葉悖論”原理設計高效沉淀池等技術,形成了“一種富水隧道管棚注漿連接結構”“軟弱富水地層大斷面隧道挑頂施工技術研究”等7項科技成果,為隧道施工注入科技“基因”,有效推進項目建設。
三清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后,將與杭瑞高速、銀昆高速等國家級高速公路連接,實現曲靖市繞城高速公路閉環,提高通行效率,從曲靖三寶到昆明清水的車程可縮短至70分鐘,串聯起云南滇中新區、宜良縣以及昆明經開區,進一步促進云南省縣域高速公路互聯互通,為云南人民出省及東部省份入滇開辟又一條便捷大通道。